弘成教育研究
2014年5月第3期
慕课(以下简称MOOC)的兴起,使得国内外高校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变革力量,汇聚精英大学的在线教育课程,正在全球范围内牵引着百万量级的学习军团。在互联网环境以及慕课的冲击下,数百年历史的高等教育,是该进退维谷还是背水一战?本期,弘成将带你透过MOOC看高等教育的变革。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的以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
慕课模式的可贵价值是使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全球各国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MOOC的出现,最重大的意义是倒逼大学教育改革,使之更加面向社会和实际需要。
在国内外,MOOC 已经成为开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到2013年底,Coursera独揽近600万注册用户,平台上聚集了来自107所大学的558门课程,edX、Udacity也都超过百万用户。
中国高校在MOOC的刺激下个个自危,"传统大学消亡论"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学校成为MOOC的"受体",内地名校开始频频试水,利用MOOC改良高校教学,普通高校心存焦虑,坐观其变。
"MOOC在大学教学中的过度运用,将是大学对教育质量的妥协。"
——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
"在线教育不应该是讲授课的简单翻版,不能指望让学生光看视频拿学分。"
——比尔•盖茨
"MOOC的出现势必挑战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必须改革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当传统高校意识到在线教育的重要性,就意味着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公平的教育模式。"
——过来人公开课创始人张有明
"面对MOOC我们必须重塑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
存在学科壁垒、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开放、透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为中心、侧重知识传授;
学生为中心、侧重交互式体验;
不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和要求;
先付钱后学习;
先学习后付钱;
积极推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以便在国内生源竞争中处于优势,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充分利用开放教育资源,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和评学者;
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进行协同知识创新;
1、把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纳入大学发展战略中,积极推动大学普及化、国际化和信息化;
2、加强引导,大力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
3、将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综合考虑,引导教师将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4、在国家精品课程和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尝试和探索MOOC;
5、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行为,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台移动设备+互联网,使得中国学生与世界一流名校的距离正在缩短为手指与电脑的距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名校也相继加入世界最大在线课程网络教育联盟"MOOCs",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引发中国内地高校敞开大门,融入变局。
2013年秋季,中国的清华大学创办了"学堂在线",探索中文的MOOC课程平台建设。同时,清华大学的部分专业课程,也通过edX等平台接受学习者注册。
部分全球共享课:
《电路原理》、《中国建筑史》、《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2013年初,北京大学专门成立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之后相继与edX和Coursera签约,拓展在线教育模式。目前,已经有11 门开放课程,选修人数超过4 万人。
部分全球共享课:
《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电子线路》和《20世纪西方音乐》
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与Coursera 签约,成为其全球百家合作伙伴之一。在数学和医药方面,来自全球各大洲的选课学生累计超过2万人。
部分全球共享课:
《粒子世界探秘》、《法与社会》、《数学之旅》、《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MOOC的出现, 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战略思考和机遇,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
然而,MOOC的表现并不如预想的好。以美国高校为例,仅2.6%开设了MOOC课程,9.6%在计划中,55.4%未作决定,32.7%近期无开设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在抛弃MOOC,对MOOC的成效和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未来,如何实现或者保持教育的功能,让面向成千上万人的在线课程带给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值得深思。